发布时间:2025-10-17 11:21:48    次浏览
神经胶质瘤是我们神经外科常见的病种之一,广义上的胶质瘤(glioma)指的是由精神上皮组织衍化来的肿瘤。'胶质瘤'这一名称由Virchow首次提出后,其分类一直是病理学家争论的热点,包括星形细胞瘤(含多形胶质母细胞瘤)、少突胶质细胞瘤、髓母细胞瘤、胶样囊肿等 .治疗上采用包括手术切除、放射治疗及化学治疗等综合疗法 ,疗效很难令人满意,是一种常见的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,是目前神经外科的难题和医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。(一)发生率为颅内各种肿瘤中最多见者,国内大宗资料统计约占颅内肿瘤的35.26%-60.96%(44.6%),国外报告类似。其中,发生率最高的是星形细胞瘤,以下依次是胶质母细胞瘤。髓母细胞瘤。室管膜瘤。 少突胶质细胞瘤。 松果体肿瘤和神经元肿瘤。 男性多见,有两个发病年龄高峰:30-40岁和10-20岁。 髓母细胞瘤和室管膜瘤发病年龄高峰在10岁以前。(二)分类常依其恶性程度分为低分级和高分级。低分级胶质瘤约占颅内肿瘤的10%-15%,包括一般病理学分类的 Ⅰ-Ⅱ级星形细胞瘤。毛细胞型及肥胖细胞型星形细胞瘤。 纤维型及原浆型星形细胞瘤。轻度间变性星形细胞瘤。少突胶质瘤。及神经节胶质瘤等,生存时间约为5-10年,5%-50%可达10年以上,30%的病例可恶性升级。高分级胶质瘤亦称恶性胶质瘤,包括一般病理学分类的Ⅲ-Ⅳ级星形细胞瘤。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。恶性间变性星形细胞瘤或少突胶质瘤。髓母细胞瘤等,生存时间约为1年,且多在治疗后数月复发。1949年,Kernohan等进行了四级分类,1998年Daumas-Duport作了改进依据肿瘤组织中有或无下例特征进行分级,包括:①核的非典型;②核分裂;③血管内皮增生;④坏死灶。这四个特征都没有的是Ⅰ级,有一项者Ⅱ级,有两项者Ⅲ级,有三或四项者Ⅳ级。此分类比原先分类更科学,逐渐被认识和广泛应用。2000年,WHO的神经系统肿瘤分类中,神经上皮性肿瘤包括星形细胞肿瘤。少突胶质细胞的肿瘤。混合型胶质瘤。室管膜肿瘤。脉络丛肿瘤。来源不明的神经胶质肿瘤。神经元肿瘤。松果体肿瘤和胚胎性肿瘤。同时,依据肿瘤组织的间变程度分成Ⅰ。Ⅱ。Ⅲ。Ⅳ级。(三)诊断如果患者的病史。神经系统查体提示颅内肿瘤可能,选择CT和MRI检查。加强CT扫描。磁共振 能作出胶质瘤的诊断,扫描的目的是明确病变的部位和性质。在CT扫描和MRI像,胶质瘤是信号混杂。形态不规则的膨胀性病变。通过对患者的年龄。病史及病变部位。影像学等特点的研究常能确定病变类型。在确定有颅内占位以后,首先鉴别病变是髓质内的还是髓质外的。胶质瘤是髓质内病变,可位于脑实质内。脑室内或两者兼有,肿瘤可从起源处向蛛网膜下腔生长;其次与髓质内病变鉴别。评价髓质内肿瘤的重要影像特征包括病变数目。病变部位 .大小和形状。病变有无边界。病变的信号强度及其不同影像的信号变化情况。胶质瘤可以通过下列机制发生转移,且有不到10%的患者复发灶远离原发病灶。1.通过白质转移 ①胼胝体:a膝部:双侧额叶受侵犯('蝶形胶质瘤');b压部:双侧顶叶受侵犯。②大脑脚:中脑受侵犯。③内囊:基底核肿瘤侵犯中央半园区。④钩状束:同时侵犯额叶和颞叶。⑤北侧丘脑联合:双侧丘脑胶质瘤。2.脑脊液通路转移(蛛网膜下腔种植)高级别胶质瘤脑脊液级脑室种植发生率为10%-25%.3.极少数全身转移。